元小說

字:
關燈 護眼
元小說 >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[歷史直播] > 第53章 琵琶行3

第53章 琵琶行3 (1/6)

【在“此時無聲勝有聲”的短暫停頓後,樂聲並未停止,反而一個急轉――"銀瓶乍破水漿迸,鐵騎突出刀槍鳴。”這也是一個比喻。

在幽咽暫歇之後,忽然,彷彿盛滿水的銀瓶突然碎裂,水漿四迸;又彷彿乘乘鐵騎忽然從陣中衝出,刀槍齊鳴。琵琶是在馬上彈奏的樂器,有兵戈之聲,這一句的形容同樣非常貼切。但最重要的是,發現沒有,白居易故技重施了。】

王維反應極快: “畫面感!”

他用上了楚棠慣說的名詞,“樂聲忽起本是無形,難以表現,但是白居易訴諸於圖畫――銀瓶碎裂、刀槍相撞,則琵琶之旋律、節奏一齊躍然紙上,彷彿錚錚樂聲在耳畔作響,白居易是在寫樂曲本身!"

【沒錯,這種忽然停止後驟然掀起的高潮,同樣是爲了呈現樂曲的旋律。】楚棠的講解與王維的體味不謀而合,她接着往下分析:

【配合着激越雄壯的樂聲的,是彈奏者陡然高亢的情緒,在短暫的低徊沉鬱後,琵琶女的感情再一次迸發出來,聽衆的心神也好像一下子被撅住,猛然緊張起來。

但是這個過程並沒有持續很久――曲終收撥當心畫,四弦一聲如裂帛。

撥就是撥子,我們現在是戴指甲,他們用撥子;當心畫就是用撥子在琵琶的中間部位劃過四弦,四根琴絃同時發出聲音,像甚麼呢?像絲帛破裂。前面是“弦凝絕”、 “聲暫歇”,是漸次的,慢慢低迴;這裏是絲帛陡然破裂,高亢又淒厲。

在樂曲最激烈的時候,在情緒攀到頂峯的時候, “刺啦”一聲,所有聲音都停住了,戛然而止:東船西舫悄無言,唯見江心秋月白。

船舫之上一片寂靜,誰都沒有說話,只有江心一汪冷月。不只是音樂停了,聽衆的心也陷入了一種寧定,他們被樂聲感染了,一齊沉浸在琵琶聲的餘韻中――餘音繞樑,三日不斷。】

唐朝。

白行簡回過神來,他張了張嘴,臉上還有一絲恍惚: “兄長,我好想當真聽到琵琶曲了。”

剛剛他聽着講解,品着詩句,彷彿真的置身於潯陽江頭,聽到了那一場銀瓶乍破、刀槍齊鳴的音樂,又在最後的裂帛聲中怔愣良久,悵然若失。

他的心裏隨即生起一種激動:兄長真的太會寫詩了,好想作一篇傳奇專門誇讚!

白居易不知道弟弟心裏在想甚麼,只失笑道: “我彷彿也聽到了。”

他尚未作過這篇《琵琶行》,賞讀之時常常有隔岸觀火之感,或許也正因如此,他才能以旁觀者的角度欣賞這首詩,於是也跟隨這些訴諸於聲音、畫面的句子,聽了一場琵琶曲。

自古以詩寫樂難,現在,有人突破這個難關了,而這個人,是他自己。白居易心中忽然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。未央宮。

劉徹的眼中劃過一絲回味,他下意識看了一眼司馬相如。

司馬相如: “陛下,臣不善音律!”

劉徹: “沒讓你彈琵琶。”

司馬相如: “臣也寫不出這樣的歌行!”

劉徹沒好氣: “朕早就知道了。”

開始他想讓司馬相如繡口一吐,半個大漢,但司馬相如沒有李白那樣的仙才;後來他想讓司馬相如學杜甫,做賦聖,但是成聖的代價太大了,他不想大漢也發生安史之亂,而且,司馬相如也沒那個能力;現在他想讓司馬相如寫一篇趕超白居易的樂賦,結果發現對方仍是不太行。

難道大漢的文人當真比不上唐朝的文人嗎?武帝陛下很是不心服。他摸了摸下巴,忽然道:"朕頗聽了許多音律,這樣高妙的琵琶聲卻不曾得聞。"

白居易寫得太好了,他在詩裏裏聽了一場,竟覺曾經所聽之曲俱是索然無味了。羣臣非常警覺:陛下,您又想做甚麼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