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小說

字:
關燈 護眼
元小說 >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[歷史直播] > 第15章 15、歸園田居4

第15章 15、歸園田居4 (1/3)

【從寫景轉下,是這樣幾句:“戶庭無塵雜,虛室有餘閒。久在樊籠裏,復得返自然。”無和有,是一句對偶。無塵雜,就是說沒有塵俗雜事;虛室,就是靜室。

很明顯,這個“塵雜”是在cue他自己做官的時候。既然做官肯定有很多雜事吧,還有討厭的應酬,看着就不爽的上司......如今可算是都擺脫了,在虛靜的居所裏生活得很悠閒,而且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。】

【所以最後他說,“久在樊籠裏,復得返自然。”“樊籠”,恰好照應了開頭的“塵網”,都是指世俗官場,“自然”,既是指自然環境,又是指順應本性真、無所扭曲的天性。

樊籠與自然,既是官場和田園的對比,也是現實與理想的衝突,他掙脫了樊籠,就代表逃離了官場,超脫了現實。】

【爲甚麼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?因爲“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”完美閉環。讀到這裏,我們不禁也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,他終於做回自己了。】

楚棠的聲音歡快,水鏡下的陶淵明卻忽然垂眸,染上溝壑的臉上神情莫測。

顏延之以爲他是想到了當年出仕的舊事心情不樂,當即出言寬慰道:“前事已矣,兄長如今困頓,但如水鏡所說,到底做回自己,志節猶存,不像小弟......”

他欲言又止,陶淵明也知道他心中苦悶,勸慰道:“延之,我素來欣賞你的才華,也知你正直真誠,屈身僞朝,實非本願。但延之,如今邦無道,時局渾濁,官場險惡,你一定要聽我一勸,韜光養晦,保全自身,否則將禍及性命,身名俱滅。”

自東漢黨錮之禍以來,文人捲入政治風雲,死者不計其數,劉裕變節奪權,尤其是好相與的?他真的不希望好友捲入其中,落得個滿目蒼涼的下場。

顏延之看着他滿臉嚴肅的樣子,鄭重地點點頭:“兄長所言,延之一定謹記。”

他在心裏輕嘆,兄長雖然歸隱,但依然洞達事實,自己此次被外放始安,又何嘗不是有性命之危?兄長此番言辭懇切相勸,便是一片拳拳愛惜之心,此中情誼如何不令人感動?

他在心裏下定決心,此去始安,一定謹言慎行,遠離紛爭。

唐朝。

王績飲盡杯中酒,低聲道:“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陶公以退隱保留本真,自是第一流人物。”

王維也起了些遐思:“我雖對陶潛愧於家中婦子一事不敢苟同,但他歸田守拙,不與世同,桃源之想更是令人神往啊!”

劉氏笑了:“相公也想要歸隱麼?”

王維笑着搖搖頭:“如今四海昇平河清海晏,正是大展宏圖之時,退隱豈是君子所爲?我是想以後致仕,也尋一處田園山澤,以近自然,養足天性。”

屆時兼濟之志已成,攜妻歸隱,豈非樂事?

成都,杜甫草堂。

杜甫在院中獨坐,日前他在友人的幫助下結廬浣花溪邊,免於顛沛之苦,蜀中天府,自有安樂,聊慰他漂泊之懷,他此時的境地,倒也有些“歸園田居”的意思了。

此時,聽罷水鏡中的話,他沒有立即言語,隔了一會兒,這才輕輕嘆道:“所謂做回自己,也不只在一個拙字。”

晉宋易代,陶淵明身處其中,焉能沒有感懷?

【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知識點。在這首詩中,陶淵明的性格可用一個“拙”字概括,“拙”是他的天性,借詩歌的開頭幾句點出,其後他也選擇了“守拙”,即歸隱田園。

注意羈鳥、池魚、塵網、樊籠幾句,都用到了比喻的手法,而中、後幾句寫景,純用白描,動靜、遠近結合,理解性默寫可能考到,而寫法的考點則是放在詩歌鑑賞裏面,大家要靈活運用。】

不知道第幾次提到考點了,李世民終於將心中的疑問說出口:“這後輩說的考試,和我們的科考是一般麼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