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小說

字:
關燈 護眼
元小說 > 當諸朝開始圍觀我的語文課[歷史直播] > 第42章 登高後續+作業評講過渡

第42章 登高後續+作業評講過渡 (1/7)

【杜甫說李白,是“白也詩無敵,飄然思不羣”,李白說杜甫,是“借問別來太瘦生,總爲從前作詩苦。”

“思不羣”指想落天外、詩意悄恍、不同尋常; “作詩苦”指煞費苦心,以致形容清瘦,這是兩位詩人給予對方的畫像,或許也是兩位詩人爲彼此所作最好註腳。

我們初中時讀到了杜甫壯遊的《望嶽》,高中又學到他晚年的《登高》,我們所能叩到的詩人的一生,可能也只在故紙堆裏了。

可我們還是能從裏面拼出一個完整的杜甫,裘馬輕狂、蹭蹬長安、轉徙家國,他的詩或許真的很苦,沉鬱頓挫。總感覺讀他有些像讀魯迅,不是怡情,反是受苦。那麼,我們也引用一句魯迅的詩吧!

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,於天上看見深淵。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,於無所希望中得救。

看得見昇平之下的暗湧,卻始終保持着失望與希望。】

水鏡下的衆人不由得屏住呼吸,已知杜甫是詩聖,除了李白,楚棠似乎不曾將誰與他並稱,但現在他竟然說讀杜甫像讀魯迅,難道魯迅是後世的聖人?

衆人懷着挑剔的眼光看向水鏡上的詩句,打眼就是眉頭一皺。

“這是……詩?”司馬相如猶自遲疑。

北宋。

王安石沉吟着上面的詩句,不由得站了起來: “浩歌狂熱之際,忽然中寒,該是大聲疾呼之輩遭世侵凌;於天上看見深淵,恰似洞天仙境之中忽然窺見修羅地獄;

一切眼中俱是無所有,有舉世皆醉之意。這幾句幽峭孤寒,似有絕望之意,但最後又說‘於無所希望中得救',志士之心,熱血難涼,這位魯迅先生是大德大賢之人!"

素來孤傲的拗相公忍不住擊節讚歎,他覺得魯迅這幾句詩說出了他的心聲,也說出了歷代大聲疾呼者的心聲。王安石毫不掩飾自己對魯迅的欣賞,竟油然生起一種讀其詩,想見其人的感覺。

夔州。

杜甫渾濁着眼去看水鏡上的文字,失望、絕望、希望,他的手輕輕顫抖起來,不自覺坐直了身體,低聲喃喃: "老夫,不敢望賢……"

可他眼裏分明有所震動,他想問問那魯迅是如何在無所希望中得救,卻又驚覺自己似乎已經“得救”,詩心千古,文章不滅,風骨便不滅。

總有後來人。

當然,也有一些頑固派表示反對: "不顧平仄毫無音律,怎麼算得是詩?"

"這幾句散語也敢妄與詩聖比肩?這根本就不是詩!"

太極宮。

李世民凝眉,暗自沉吟,水鏡所展詩章,或古直、或真淳,或悄恍、或沉鬱,但從來沒有這首令他意外,詩歌形式已經別有不同,更驚心的是其中傳出來的意氣,冷峻深沉,彷彿一把冷劍,帶着寒芒劃破黑暗,冷肅又決絕。

"這魯迅不像是一個詩人,竟是像個戰士!"

魏徵冷峻的神情上也出現一絲鬆動:“文句雖有不同,但其間氣質,卻有同調。只是觀詩中之意,魯迅其人似矛盾困苦至極。"

這話一出,旁邊的同僚都頗有些奇異地看向他,連李世民都忍不住忘了過去: “沒想到魏卿會說出這種話。”

這麼感性,不像懟天懟地的魏徵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