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小說

字:
關燈 護眼
元小說 > 如何爲始皇崽耕出萬里江山 > 第26章 木筒涼河水

第26章 木筒涼河水 (1/6)

 “彼蒼者天,殲我良人!如可贖兮,人百其身!”出自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,描述的是春秋霸主秦穆公讓子車氏之三子奄息、仲行、針虎殉葬,秦人爲被殉葬的三良痛悼之情。

 秦穆公時,在中原諸國眼中與西戎一樣是蠻夷的秦國,第一次名聲好了起來,勢力能東出函谷關,站在了爭霸的舞臺上。

 秦穆公活着的時候,他的名聲非常好,其他國家的士子們都稱讚他的仁慈。他本來應該奠定秦國強大的基礎,卻在離世之前讓三良殉葬,從此天下人才都將秦國排斥在出仕首選地點之外。

 無論秦穆公和他的繼承人是出於甚麼原因讓三良殉葬,結果就是秦穆公後秦國再次衰落,地盤縮水嚴重,在戰國初期時已經是一個沒有存在感的小國。

 直到秦獻公廢除了殉葬制度,再加上內亂結束,秦國才重新強大起來。但士子們仍舊將西行入秦當做最後的選擇。儒家更有“儒不入秦”的潛規則。荀子是第一個去秦國的大儒,而且沒打算出仕,只是遊歷。

 秦國獨有的厚待他國人才的“客卿制度”,以及過於龐大的“外戚”,也是“三良殉葬”的後遺症。

 秦國當時文化不昌,自己人才很少,十分依賴外來人才。當外來人才都因爲“三良殉葬”不肯來之後,秦國除了加重對外來人才的賞賜,就只能指望從他國娶貴女,讓他國人才以外戚的方式入秦。

 秦王就算哪天腦袋抽了又要拿臣子殉葬,基本也不會選外戚,外戚比較安全,可以放心在秦國入仕。

 人才不入秦,只能靠外戚,外戚又容易生亂。逼得秦獻公在這個非常尊敬祖訓的時代廢除了祖訓,可見這件事對秦國的影響有多大。

 也正是因爲秦獻公開了廢除祖訓的先河,後續商鞅變法才能順利實施和延續。

 就算已經廢除了祖訓,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也是後代秦王心中的一條傷痕。沒有誰會比秦王對這件事感觸更深(秦二世除外),基本到了聽到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就要臉色一垮的程度。

 朱襄念出《詩經·秦風·黃鳥》以解釋自己的計謀,秦王簡直太懂了,懂得不能再懂了。

 他甚至都可以想象到,趙國重蹈秦國覆轍,讓士子們提到趙國就直搖頭的模樣。

 雖然這個負面狀態只要換個趙王就能解除,比秦國要背幾百年黑鍋好多了。但現在這個趙王很年輕,一時半會兒不會換人,這負面狀態的時間足夠秦王圖謀趙國了。

 就算趙國內部有人趁此機會爭奪王位讓趙王提前離開王位,那不是更好嗎?趙國內部局勢肯定很動盪啊!

 秦王真的在認真考慮要不要讓朱襄實施這個計謀。

 聽了朱襄的話,秦王也發現,別說朝中,就連自己可能都還沒做好統一天下的準備。

 統一天下不是隻搶地盤。搶完地盤還要治理,要把別國人當做秦人。

 如果秦王還沒有去野王徵兵,他可能沒有這麼容易接受朱襄的想法。但他去了野王,感受到了剛佔領地盤的他國人也能在重賞下成爲秦人的事實,所以有了新的感悟。

 如果秦國沒做好吞併趙國的準備,那麼一邊自己休養生息,一邊爲趙國挖坑,確實是最好的辦法。

 若是朱襄被趙王殺了,以朱襄是子楚親家的身份,秦國還能以報仇爲藉口出兵。雖然秦王攻打他國幾乎都是想打都打了,但哪個要面子國君不想師出有名?

 秦王也想試試師出有名,站在正義的一方對別人指指點點的感覺。

 白起雖然不如范雎懂秦王,但秦王都做出很明顯的沉思表情了,白起也能知道秦王心中想甚麼。

 他不好當着朱襄的面替朱襄求情,只好出聲打斷秦王的思考:“朱襄,你立了大功勞,趙王怎麼會殺你?”

 秦王回過神,道:“沒錯,你怎麼會確定趙王會殺你?趙王說不定會重用你。”

 朱襄臉上浮現出自信的笑容。

 只是他這自信是自信一定會被殺,讓剛纔還在思考要不要用朱襄的死謀奪利益的秦王,心裏也不由生出些感慨。

 “我讓平民田地增產,教導他們如何自行販賣剩餘糧食和手工品,不被豪商欺騙的時候,已經得罪了不少貴族……”

 朱襄話未說完,白起打斷道:“爲何你讓平民田地增產,還能得罪貴族?貴族收稅更多,不是應該更高興嗎?”

 朱襄解釋:“貴族的田地已經用上了如今較爲先進的耕種技術,產量很難再提升。我是讓原來缺水少肥,甚至還保持着刀耕火種的平民田地增產。我聽說武安君出身並非大貴族,武安君應該知道,對於原本比你出身高的人而言,你立功,比他自己失敗還難受。”

 太史公在寫《史記》的時候,出身高家世好的人,無論男女,都會將家世和姓氏提一句。

 如廉頗,就是贏姓廉氏。

 如白起、藺相如這等有氏無姓,且沒提過家世的人,都是當時底層士子,甚至可能是“國民”,即在井田制還未瓦解前,爲諸侯耕種公田、承擔兵役、居住在城裏的平民。

 他們的地位比朱襄這等居住在郊外、耕種井田邊緣的私田的“氓”(又叫“野人”),後來土地改革後擁有了土地,成爲了農人的平民地位高一些,但在士族中出身也算卑賤。

 白起憑藉軍功制度一路攀爬到秦國宗室和外戚都要仰望的地步,攀爬的路途中會得到多少嫉妒的人攻訐,可想而知。

 白起輕輕嘆了口氣,道:“我知道。”

 朱襄繼續道:“爲了來長平,我在邯鄲揚名。揚名的過程中,我也得罪了許多貴族和貴族的門客。”

 朱襄又笑了笑,道:“雖說他們主動來找我辯論,輸掉時挺有風度。但他們本想踩着我揚名,卻被我踩着揚名,我怎會不招人恨?

 我又是一介平民,立下這麼大的功勞,讓趙王怎麼賞我?難道拜我爲上卿嗎?趙國那些士大夫對着我這個平民上卿叩拜,他們能甘心?

 所以我很確定,只要我有一個能被他們攻訐的點,就一定會被他們置於死地。”

 秦王和白起對視一眼。難道朱襄已經推斷出趙軍是爲了他殺將投降?